<dd id="mlzca"><track id="mlzca"><dl id="mlzca"></dl></track></dd>
    1. <rp id="mlzca"></rp>
    2. 歡迎您訪問徐州市心理咨詢師協會官網!
           新聞資訊 / NEWS
      行業資訊
      您的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家庭貧富差距加深“校園分裂”心理分化日趨嚴重
      發布時間:2016-9-12 14:09:18      點擊次數:1385

        近日引發熱議的“校園分裂”現象,讓當今大學校園真實的同學關系呈現在世人面前,引發社會憂慮。

        事實上,“校園分裂”并不是一個新詞匯,它所探討的因家庭貧富差距而導致的大學生群體性分化現象早已有之。如小說《平凡的世界》里,就將“菜分甲、乙、丙三等”,“饅頭分白面饃、玉米面饃、高粱面饃”,學生因家境的不同而吃不同的飯菜。不同的是,過去這種差距并不明顯,群體性的影響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一所大學,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有差別在所難免。但隨著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的拉大,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也對大學校園產生深刻影響。如今,家庭貧富使高校學生生活出現兩極分化,有的節衣縮食,有的一擲千金,在衣、食、住、行、學等方面出現明顯差別,相互之間因格格不入而引發的心理分化和群體隔膜現象日趨嚴重。

        近年來,從朱令鉈中毒案到2004年馬加爵案,從引發全社會關注的復旦大學投毒案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學生被室友刺死案……中國高校接連出現“同室操戈”悲劇,從中不難看出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緊張和行為心理方面的隱憂,而這些,多少也摻雜了家庭貧富差距因素。

        當家庭貧富和出身階層進行代際傳遞,這種差異必然影響到大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甚至產生對立情緒和不滿心理,進而撕裂同學關系、固化群體意識。這樣的“校園分裂”局面,必須盡量避免。

        一位教育者在描述“同學”這一詞匯時,只用了九個字:共同學習與共同成長。家庭的貧富差距或許難以避免,但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縮小、消弭這種差距,盡一切努力給全體學生提供一視同仁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國家和社會也應當思考“校園分裂”的“校外誘因”,盡一切努力減少分配不公、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為大學生走向社會提供平等競爭的成長、成才和就業環境。

      您感興趣的文章
      上一條:沒有啦!
      下一條:對孩子教育如何做到“不管”孩子
      友情鏈接:
      徐州市心理咨詢師協會  版權所有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604694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