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mlzca"><track id="mlzca"><dl id="mlzca"></dl></track></dd>
    1. <rp id="mlzca"></rp>
    2. 歡迎您訪問徐州市心理咨詢師協會官網!
           咨詢服務 / CONSULTATION
      成功案例
      您的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成功案例 > 成功案例
      全面放開二胎,能否拯救中國
      發布時間:2016-9-12 19:09:39      點擊次數:9664

        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而不是過去每次都采用的“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不動搖”。政府報告中的措辭變化,被外界解讀為中國人口政策將要變動一個信號。


        “單獨二孩”遠低預期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楊貴新介紹,國家放開“單獨二孩”的政策已滿一年,從申請再生育的夫婦數量上,單獨二孩執行的效果遠低于預期。

        據有關專家預測,如果一直實行“單獨二孩”政策,2030年人口老齡化水平為24.9%,2050年為34%,為此專家建議,盡快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有助于緩解20年之后的高度老齡化局面,再次獲得人口紅利。

        全國人大代表賀優琳說,中國“單獨二孩”政策實行近一年,申請生二胎的人數卻遠遠低于官方預期。截至2014年12月,符合條件的1100萬對夫婦當中,只有106.9萬對單獨夫婦申請再生育,而生育的僅47萬對。

        從全國來看,不僅生育意愿低,而且實際出生人數更少。浙江去年實際出生1.6萬余人,遠低于預期的8萬人;河南去年受理再生育申請3萬對,實際出生人數僅為1萬人;河北63.15萬對“單獨一孩”家庭中只有20.49萬對確定生育二胎。

        賀優琳認為,“單獨二孩”已無法緩解中國面臨的人口危機。特別是在經歷了迅速從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轉變之后,我國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增長過快,而是人口紅利消失、臨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齡化、出生性別比失調等。全面開放已是當務之急。


        人口政策要為發展負責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停滯不前的人口政策已經不合時宜了。

        從世界范圍來看,韓國政府于1996年取消控制人口出生政策,隨后出臺鼓勵生育的政策。然后生育率卻不升反降,2005年降低到1.08的危險水平。

        1980年代,新加坡取消生育控制政策并鼓勵國人多生,然而生育率卻依然降到了1.1.德國、日本、英國等拼命鼓勵人們生育,仍然收效甚微,俄羅斯更是一直鼓勵生育,人口數卻一直下降。

        我們似乎無法想象,這樣的問題也將出現在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世界銀行以及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生育率低于一個國家人口要保持穩定的指標,而老齡化趨勢更是在導致勞動人口萎縮。

        賀優琳認為,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現代化城市化進程正在加速,生活方式思想觀念也在急速改變。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數呈現出隨年代發展而逐漸下降的趨勢,在上世紀80年代是以一、二孩為主,90年代以后則是以一孩為主。若干年后,對生孩子的媽媽恐怕還要鼓勵獎勵,我國臺灣地區、日本的現實狀況就是最好的借鑒。

        除此之外,在全面放開二胎的同時,還要嚴控三胎。賀優琳認為,既有的生育政策其實兩頭松,中間緊,使最有利于培養中國人才的中間階層受到限制。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國農村居民6.74億,占全國總人口的50.3%。如果再加上私營企業主和自由職業者的人口數量,則占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而這一大批人是沒有收到計劃生育政策限制的。


        男女失衡或無法調節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度人口數據顯示,2014年大陸人口136782萬人,其中男性人口70079萬人,女性人口66703萬人,即男性比女性多3376萬人,人口性別結構失衡非常嚴重。很多人寄希望于取消計劃生育政策或全面開放二胎來解決這一問題,但實際上可能并沒有效果。

        美國人口專家亞當·明特就撰文指出,中國性別失衡問題不是計劃生育造成的,印度沒有計劃生育,但面臨著與中國同樣的問題。

        有的觀點認為,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中國性別比例失衡。根據這種觀點,計劃生育促使重男輕女的準父母在孩子出生前進行胎兒性別鑒定,如果發現懷的是女孩就選擇墮胎。然而,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近年來性別比例失衡,多子女家庭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對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被調查家庭所生育第一個子女中,男孩所占比例為51.5%。

        而在那些頭胎生了女兒的家庭中,第二胎中男孩所占比例為62%——一個完全不正常的高比例。至于那些生了兩胎都是女孩的家庭,所生第三胎中男孩比例則高達70%。

        2009年、2011年的人口調查報告中也發現類似情形??偠灾?,造成中國性別比例失衡的最大因素是家庭生育的第二個孩子,而不是人們一貫認為的受計劃生育影響最嚴重的第一個孩子。

        怎么解釋這一現象呢?至少有兩個調查表明,被允許生二胎的家庭在偏好男孩的同時,還希望所生的兩個孩子是一男一女。

        換句話說,如果一對夫妻想要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很多中國家庭明顯都有這種偏好——要確保這種結果出現,在情感上和經濟上最保險的做法就是,生第一胎時順其自然,第二胎時則會進行必要的性別篩選。

        2014年的一份調查顯示,相比那些沒有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的女性,中國7.4%的受過高等教育女性更有可能再第二胎生男孩;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其性別比例失衡也最嚴重。也就是說,經濟發展賦予了家庭將現有文化偏見付諸行動的能力。這種現象并不只是存在于中國。

        醫學期刊《柳葉刀》2011年的一次調查顯示,在同樣存在性別比例失衡現象的印度,隨著家庭收入水平和母親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第二胎生育男孩的可能性也相應增加。

        印度沒有計劃生育,但面臨著與中國同樣的問題。這有力表明,兩個國家的人口事務中都存在著深層次的文化因素。換句話說,中國沒法通過單純放寬計劃生育政策,糾正性別比例失衡問題。

      您感興趣的文章
      上一條:女強人為何愛發脾氣
      下一條:當你受不了一個人的缺點的時候
      友情鏈接:
      徐州市心理咨詢師協會  版權所有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6046944號